一、布袋歷史背景
布袋鎮是典型的漁村聚落,位於嘉義縣靠海之處。居民養殖、捕魚、耕農及曬鹽。相傳明末清初,布袋原是荒蕪之地,後來唐山先民來台,在此集居著手拓墾後,才漸漸有了部落的雛型。諸羅縣志中即記載:商船在此載五穀,南出青峰闕,入於海,不過老一輩還是習慣稱叫「布袋嘴」。
據說昔時布袋地形突出於海中潟湖內,地形狹長,外來的船隻,必須由一定的港口入港,猶布袋嘴口,因此得名「布袋嘴」。日本領台之後,地方士紳取七福神之一的布袋和尚的法號,改稱為「布袋」。
大正九年(1920年)地方改制,布袋庄隸屬台南州東石郡,戰後隸屬台南縣。民國三十七年(1948年)升格為鎮,為台南縣布袋鎮公所。民國三十九年(1950年)行政區域重整,布袋鎮重新編入嘉義縣,為嘉義縣布袋鎮公所至今。

二、「小上海」美譽的黃金歲月
民國三十四年到三十八年間,與廈門開始有了貨運的通航,鎮內商賈雲集商旅往返極盛一時,布袋太平路上人潮來來往往,鎮內據說有十三間酒家、數十家「船頭行」,這種盛況使得布袋贏得「小上海」之美譽!也因布袋港航運發達,造就地方一段短暫的「黃金歲月」。

三、地理環境位置
布袋鎮現有23里371鄰,總面積65.8312平方公里,地理位於嘉義縣西南沿海,北鄰東石鄉,東北連朴子市,東南連義竹鄉,西濱台灣海峽,南隔八掌溪接臺南縣北門鄉。布袋鎮位處嘉南平原之上,地勢低平,係由八掌溪多次沖積而成,氣候屬副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季風氣候的過渡,產業以漁、農業為主。

四、開闢布袋—馬公航線
布袋在七○年代時,因為有貨輪及客輪而闢航布袋—澎湖,再度燃起港口新生命,為布袋港的未來帶來新的期望,現在有滿天星高速豪華客輪行駛布袋—馬公航線,航程只需80分鐘的時間,安全舒適的356個座位,為兩岸通航的準備之。

五、走入百年歷史—鹽田
鹽田,布袋曬鹽的歷史最早可從乾隆年間說起,是一項超過兩百年歷史的地方特色。台灣西南海岸具有平直沙岸、日照強烈的特性,所以自古即是曬鹽的好場所,因此曬鹽也成為早期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,曾有人用「白金歲月」來形容40、50年代的布袋鹽田,鹽田間吹拂的風,帶著淡淡的海水味,一池池高聳的鹽山,在艷陽照耀下,泛著晶瑩白光,布袋鹽田的美與純淨,牽引著曬鹽人多少感念,已逝去的光榮,仍閃耀在那鹽山上。
曾是台灣重要經濟的鹽,如今已慢慢勢微,民國九十年七月,布袋鹽廠正式結束作業,只剩下工業及農業用鹽繼續生產,目前在布袋仍有座鹽山供民眾觀賞,看著白雪靄靄的鹽山,似乎看到昔日的風光,飄揚在那結晶之中。

六、升格為國內商港
民國八十一年,布袋港正式升格為國內商港,由於布袋港位置適中,可作為水泥、砂石等大宗散貨之西部港口重要轉接港之一,交通運輸系統將是台灣環島航運網交通系統之一,同時為兩岸通商通航的重要港口,勢必成為未來直航的重要港口,港口南方有了一大區的新生地,是嘉義縣政府十幾年來自籌經費,完成布袋海埔新生地,讓人悠享長堤沙灘、夕陽晚霞,從商業、鹽業到如今以養殖漁業為主。

七、觀光新希望
轄內地形除漁港外便是商港及遊艇港等海灣地形,除了熟知的港口之外,另外這幾年越受重視的紅樹林生態保育區、還有鹽田、鹽山的風光、海鮮採買勝地布袋觀光漁市、沙灘、海景公園、濱海森林、好美里自然生態保護區;還有好美寮的生態溼地召喚著人們前去親近遊賞,也讓布袋增添了閒逸之情,接著是廟宇、古厝、漁村風光及遊潟湖、觀野鳥等休憩活動近幾年則逐一受到外來遊客的喜愛。
觀光的新希望,也讓布袋充滿新的生命型態,其中蘊含的史蹟、歷史也成為遊程裡的一部份,它是雲嘉南濱海重要的風光之一更是西部自然的生態寶地,兼具知性與感性的自然情懷。